尊敬的郭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武当山碑刻资源保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留存有大量的碑刻资源。武当山特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武当山碑刻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碑刻文物资源调查,逐步摸清文物家底
武当山石碑石刻保存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二是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的附属文物。三是作为可移动文物由博物馆、文管所、道教协会集中收藏。四是古墓葬前的石碑等其他石碑石刻。近年来,武当山特区充分利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等文物普查工作,对武当山范围内的石碑石刻资源开展了全面调查、核实,对各保存、收藏单位和野外石碑石刻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建立文物资源档案数据库。据统计,武当山现有碑刻576通,摩
崖148通,共计724通,年代主要以明清时期居多,内容主要是圣旨碑、记事碑、功德碑、墓志碑、画像碑、书法碑等。
二、强化碑刻文物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武当山特区针对不同保存形式的石碑石刻,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对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附属的石碑石刻,重点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明确石碑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因地制宜增设保护围栏、增加电子监控等保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护看管,开展石碑石刻病害监测和分析,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对收藏单位保护的石碑石刻,放置于文物库房,并配置环境友好型囊匣和柜架保存。同时对库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环境因素对石质文物造成的损伤。三是加强对石碑石刻文物的拓印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严控拓印石刻文物范围,严格审批管理,严禁违法违规拓印,防止因非法拓印对文物本体的损害。严厉打击、严格防范盗窃、盗割、盗拓碑刻石刻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强化碑刻文物研究,深入挖掘文物价值
全面收集整理石碑石刻资料,不断加大石刻碑刻文物的研究工作。2007年,武当山特区对武当山碑刻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武当山碑刻鉴赏》。2016年,武当山特区文物宗教事务局与十堰市档案馆合作,对武当山石刻碑文、摩崖、精美石质构件等进行拓印,制作了442幅精美的拓片,并生成了电子档案。2023年,由十堰市文物保护中心编辑出版了《维石岩岩——十堰市石窟寺与摩崖石刻专辑》,其中收录有武当山福寿康宁、壁立万仞、天下名山等摩崖石刻群。同时,武当博物馆馆藏的武当提督韦贵墓志铭和建文款山简2件明代名碑名刻文物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四、做好碑刻文物展示利用,让碑刻文物活起来
武当山特区不断创新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讲好武当故事。一是举办碑刻拓片展。2018年,武当博物馆举办了碑刻艺术拓片展,集中展示了武当山碑刻拓片精品。2019年,武当博物馆“金石六百年——武当碑拓艺术展”在襄阳市博物馆展出,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武当山作为天下第一名山、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丰厚文化底蕴。二是开展拓片制作体验社教活动。自2018年8月起,武当博物馆开展拓片制作进校园活动,已举办40余场次,参与人员达2000余人。开展以“拓片制作体验项目”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向公众普及拓片制作技艺。2023年,武当山特区拓片制作志愿活动荣获十堰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三是做好碑刻拓片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2023年,武当博物馆的武当传拓技艺列入武当山特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一步,武当山特区将继续加强对碑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是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武当山石刻文物资源调查研究,详细掌握武当山碑刻资源的数量、级别、年代等基础信息,并开展碑刻文物保护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二是借助实施三年环境整治计划和平安武当工程三年行动,全力保护好石碑石刻周围的环境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受损的碑刻文物本体进行科学修复,加强日常保养,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对武当山碑刻文物开展三维数字化扫描工作,建立碑刻数字资源库,使武当山碑刻文物资源得以永久传承和延续。四是深入挖掘武当山碑刻的文化内涵,收集、整理、研究碑刻文物的书法、艺术和历史价值,以正在建设的数字会客厅项目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展示武当山碑刻文物,讲好碑刻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地弘扬传承中石碑石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是加大文物安全执法力度,采取专项检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重点打击破坏文物等违法活动,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六是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广泛开展文物普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武当山的碑刻资源保护,营造有利于碑刻文物保护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武当山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